东莞时间网
在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研究院”)一楼大厅外,伫立着一个足有两米高的智能植物盒子,里面各种植物在盒子里灯光的照射下显得苍翠欲滴。据了解,这是光电研究院研发的分布式智能植物工厂,是光电研究院生物光环境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荣获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奖二等奖。
自成立以来,光电研究院承担30余项国家、省、市系列重大科研和产业化任务,已累计争取科研经费4800余万元。光电研究院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及孵化工作,目前,现有在孵企业22家,2018年度在孵企业营业总收入12.78亿元。今后,光电研究院将以“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指导方针来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模式,将为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承担30余项科研和产业化项目
光电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8月,是北京大学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事业单位,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拥有半导体照明技术、激光显示技术等六大平台,建有广东省院士成果转化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工作站。
北大光电院依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及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的技术及人才优势,紧密围绕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方面展开研究,特别在氮化镓gan单晶衬底的研究方面独树一帜。研究院拥有用于gan材料生长的钠流法晶体生长反应室,氨热法晶体生长反应室、金属有机物气相沉积(mocvd)及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等设备,几种技术手段交叉综合运用,有望突破高质量gan单晶衬底制备这一世界性难题。
事实上,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以及产业界的龙头企业合作,已启动多项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据了解,研究院目前承担包括gan单晶衬底产业化项目、六英寸硅基gan hemt外延材料制备项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金刚石外延项目等30余项国家、省、市系列重大科研和产业化任务,特别是今年将启动广东省重大项目:“gan基thz器件研制及其在卫星遥感中的应用研究”。
“这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3个,省级项目21项。”张国义告诉记者,目前,光电研究院已累计争取科研经费4800余万元。此外,光电研究院还注重科研成果积累,拥有11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0余项,pct国际专利2项。
去年在孵企业总营收达12.78亿元
一个手掌心般大小的圆片里竟刻有十亿多个规格统一的锥形图形,这一片经过纳米级高精密加工的材料圆片可以做5万颗1瓦的照明芯片……在光电研究院实验室,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的这个4英寸大小的圆片,就是光电研究院孵化的企业——东莞市中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及产业化的新型图形化蓝宝石衬底。
基于项目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图半导体成功的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据了解,目前公司pss年产能超过4500万片(折合成2英寸pss),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pss制造商,并成功获得海外国际巨头的认可,打进国际市场。此外,中图半导体pss产品进入韩国首尔半导体等国际知名led外延芯片企业供应链,产品用户已发展到包括海外名牌企业和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国内外40余家芯片制造企业。今年,中图半导体联合北京大学,中镓半导体的氮化物半导体大失配异质外延技术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近年来,光电研究院注重成果转化及孵化工作,研究院成立东莞燕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专利技术对外转移的各项工作,自成立以来共完成技术成果转化3000万元。并建有东莞市燕园孵化器有限公司,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张国义介绍,园区现有在孵企业22家,2018年度在孵企业营业总收入12.78亿元,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东莞市倍增企业1家,上市后备企业1家。
建立国内首个院士成果转化基地
张国义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接触到很多院士的科技成果。怎样吸引和推动更多的院士来莞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东莞市乃至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光电研究院企业孵化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2016年,光电研究院申请建立“院士成果转化基地”。“这是国内第一个院士成果转化基地。” 张国义告诉记者,目前已成功引进李天来、王立军两位院士及其团队落地东莞,分别负责“现代设施农业智能高效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及“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其智能装备产业化”项目。两个院士团队均已注册成立公司,为项目落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019年研究院将新增两个院士团队项目,保持每年引进至少两个院士团队项目落地东莞。”张国义说。
研究院积极开展技术对接与国内外合作交流。国内方面,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半导体所、信息工程大学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此外,光电研究院连续6年举办“第三代半导体发展战略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展开第三代半导体技术趋势与发展战略的探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据悉,今后,光电研究院以“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指导方针来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模式,立足于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聚焦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国家战略新兴材料,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对节能减排、信息安全、国防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大意义的核心元器件,竭力抢占战略制高点,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贡献一份力量。